很多患者做PET/CT检查后会疑惑:
“医生说做了全身扫描,可是报告显示从头到大腿中部,怎么没看到我的小腿和脚?”难道是医院落下了?
其实,这样的设置是基于肿瘤常见的转移规律、检查效率以及辐射剂量控制等多方面因素,背后有着充分的医学依据和考量。
(图源:首医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核医学科、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ET中心)
01PET/CT的“全身”,到底指哪里?PET/CT检查通常的“全身扫描”范围是:从头部到大腿中部。
展开剩余78%这和我们日常理解的“全身”不同。PET/CT上的“全身”,是指涵盖绝大多数常见肿瘤的好发部位,包括:
头颈部 胸部(肺、纵隔、乳腺等) 腹部(肝、胆、胰、胃肠等) 骨盆(子宫、卵巢、前列腺、膀胱等) 大腿上部淋巴结、软组织而小腿和脚并不是常见肿瘤发生或转移的部位,因此不在常规“全身PET/CT”的扫描范围。
02为什么不扫双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口袋超盘
①绝大多数肿瘤不会转移到小腿和脚
常见的癌症(肺癌、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等),转移多见于肺、肝、骨、淋巴结等,而小腿、脚几乎不是优先转移的“落点”。
②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的平衡
PET/CT需要较长时间逐层扫描,范围越大、检查时间越久,辐射剂量也会增加。同时根据检查范围不同,检查费用也会随之变化。如果把小腿脚都扫进来,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意义不大。
③临床需求导向
医学检查讲究“有针对性”,并不是越多越好。医生会根据肿瘤类型和转移倾向来确定扫描范围。对大多数病种而言,头颅以下到大腿中部,已经能覆盖>95%的临床关键信息。
03那什么时候需要扫双腿?虽然常规不包括,但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把下肢也纳入:
黑色素瘤:对于皮肤黑色素瘤,尤其是肢端型黑色素瘤,因病灶常发生在手足部位,扫描时必须延伸到脚。黑色素瘤(图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淋巴瘤及相关疾病:淋巴瘤患者若临床提示下肢有肿瘤浸润,应当扫描下肢;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无论是否有浸润迹象,推荐常规扫到足部;累及皮肤的结节病时同样需要延伸扫描至足部。 常规影像或病理已明确下肢病灶:如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等原发或转移性肿瘤,PET/CT必须覆盖下肢以全面评估病情。下肢骨肉瘤(图源:西交一附院PET中心)
血管炎及相关综合征:如怀疑血管炎患者,建议常规覆盖至双足,以评估全程血管受累情况。 罕见但好发于下肢的肿瘤:如磷酸盐尿性间叶瘤(PMT),常表现为多处骨痛、低磷血症,病灶多位于下肢甚至足底,即使患者没有明显的局部症状,也需要扫到脚。这时,医生会开具“头颅顶至足底”的PET/CT,也就是我们说的真正的全身扫描。
总结一下:
PET/CT的“全身扫描”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从头到脚”,而是覆盖了常见肿瘤最容易侵犯的全身主要部位。
所以,如果你的报告只写“颅底至大腿中部”,别担心,这就是常规的“全身PET/CT”。只有在特殊病情下,医生才会安排“从头到脚”。
你怎么看?欢迎在留言区聊聊
你还想了解关于PET/CT的哪些小知识?
编辑:核医之窗编委会
排版:滕菲
审校:核医之窗宣发组
参考:高核医疗核医学数据库
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参考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核医之窗编委人员删除
发布于:北京市永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