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连接三个小区的内部“三不管”道路,变身让人疗愈的生境花园;曾经脏乱差的违建浴室,变身多功能的党群服务中心;曾经乱糟糟的菜场,变身智慧菜场与网红店铺……
再仔细看,还有很多隐藏“彩蛋”:树上藏着几个精心打造,却刻意低调的鸟窝,只为悄悄等着更多的小鸟归巢;运动器材旁边的饮用水装置,三个龙头分别满足直饮、接水、宠物的需求……
住在泰山一村的董立英带着孙子出来玩,一路惊喜不已:孩子不停地观察植物、昆虫、小鸟,眼睛根本停不下来。羽毛球刚拿出来,从前根本凑不到一起的泰山二村、三村小伙伴也围上来一起玩,孩子很兴奋:“以后连水杯也不带了,渴了可以喝直饮水!”
近日,在普陀区宜川路街道,作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更新的重点项目,泰山人民坊开始试运行。这个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核心,辐射近4万人口的项目,能成为可借鉴的上海老旧社区更新“高阶版本”吗?
昆虫旅馆展示区。周楠 摄
打通社区的毛细血管
说起泰山片区里,曾经“三不管”的人字形道路,阿姨爷叔们都有一肚子话——
泰山二村的孙洪元说:“那是一个脏乱差!平时散步也没地方走,只能跑到小区外面。”
泰山三村的王秀云最烦买菜,直线距离不远,因为小区没有边门,要兜一个大圈子,多花10分钟。
泰山一村的董立英每次带着孙子出来,在小区里找不到玩耍的地方,只能坐在破旧的凳子上乘凉,走路还怕被穿梭的快递车辆撞着。
泰山片区是建于20世纪80年代售后公房区域,3534户居民中老龄化率高达45%,公共设施陈旧、空间割裂问题突出。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居民家中的房子多为20—40平方米的一室户、两室户,家里的房子小,公共空间、社区服务不足,居民缺乏活动的地方,是很多老旧社区的共性问题。
改造前的违建浴室。
改造前的菜场。
改造,正是源于居民的痛点。宜川路街道通过社代会、“两代表一委员”下社区、居民议事厅等多种渠道,发放意见征询单,广泛收集民意,让3200余户家庭参与协商。最终,58项优先级提案被逐一落实:从修复57扇老旧门窗、美化12处生活露台,到解决围墙渗水问题。
在此过程中,设计方案又动态调整了数十次。比如,花坛因居民投诉“引老鼠”被迫降低高度,车棚通风孔因美观需求被封堵后,又应居民要求加装天窗;针对二楼居民反对商户的油烟噪音问题,街道联合商户公示整改方案,采用最新的过滤设备等,最终化解矛盾。
“改造不是在小区内部挖潜,而是找到了连接这三个小区的‘飞地’,等于把劣势转化为了优势。”泰山人民坊设计师庞国超介绍,“为突破这‘人’字形围墙造成的物理壁垒,更新工程通过‘破墙+分流’,精准打开三处关键围墙,为各小区增设三处次入口,串联起各个新建的核心服务点,居民步行时间缩短3至7分钟。”
泰山人民坊党群服务中心。周楠 摄
党群服务中心成了居民纳凉、学习的好去处。周楠 摄
如今的“泰山人民坊”,巧妙借势天然的“人”字形道路骨架,延展出“共怡、共商、共享、共治”四大主题空间,被围墙分割的封闭小区,蝶变为开放的活力街区,8405平方米的户外休闲空间豁然开朗。
处于“人”字形道路交叉点的核心位置,原先是公共浴室和零星早餐铺的区域,变身为明亮时尚的“泰山人民坊”主体建筑。这座700多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集纳了红色议事厅、社区图书馆、多功能活动区、宝宝屋等,实现全龄友好。记者采访当天早晨8点多,里面已坐满了前来纳凉的老人和看书、做作业的孩子。
通往泰山人民坊的三条道路也有了各自的功能属性——骊山路入口焕新永昌集市和南北货超市,并引入网红商铺;华阴路入口设置适老适幼活动区与生物多样性探索长廊;沪太路入口推出潮汐停车方案,新增16个停车位,在不同时间段服务居民和学校教师。
打通社区道路的“毛细血管”,也是从根本上重塑了社区生态。
政府市场分摊的建设模式
“搞这么一个大项目,政府一定花了不少钱吧?”面对这个很多居民关心的问题,记者了解到,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其中政府与社会资本以6:4比例分担。
政府投入的1800万元用于公共设施建设,而社会资本则负责升级永昌集市,引入肯德基、孙北北面包、茶店长奶茶铺、福罐咖啡等89家商户,与永昌集市、南北货超市无缝衔接,共同形成 “买菜、吃饭、休闲”一站式的便捷体验。
社区食堂,是居民诉求的“优先级”。通过多轮协商,专门辟出空间建立社区食堂,本月底即将营业。食堂与商铺比肩而立,并增设长者餐桌,60岁以上老人享受8.8折优惠,独居老人还可申请免费送餐服务。
永昌集市运营方上海城实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施贻蒙介绍,在2200平方米的永昌集市中,餐饮占40%、零售占35%、服务占25%。七成摊主仍是原班人马,业态却已悄然升级。
新引进的商户。周楠 摄
智慧化重塑了菜场运营模式。在永昌集市里,能看到收款码规范地出现在AI智能电子秤上,实时交易数据、用户交易排行在智慧电子屏上一目了然,还实现了无线网无死角全覆盖、智能水电小程序APP手机操作等。猪肉摊主袁晓兰在旧菜场经营三年多,经历焕新后选择回归:“环境好多了,现在连年轻人都愿意常来买菜。”
永昌集市。周楠 摄
集市内的AI智能电子秤。周楠 摄
据统计,永昌集市试运营后月客流量从改造前的5.8万人次激增至10.8万人次,月成交额从150万元跃升至208万元。曾经空置率高的散乱摊位,不仅满租,商户营收还普遍实现翻倍式增长。
网红孙北北面包,日销售额已达5000多元。刚营业不久的茶店长奶茶铺负责人说:“很多阿姨喜欢在户外休闲空间乘凉,渴了就会买一杯奶茶。”按照居民需求所开的医保药房,更是广受欢迎。
在永昌集市外的广场上汇金财富,还停着一辆“巴士”。原来,这是为了激励商户参与社区共建,设立“人人巴士”外摆空间。居民每月对商户进行“诚信星评”,连续3次五星商户可获租金减免、高曝光度人人巴士运营机会,并定期举办预售、试吃、分享等活动。
今后,街道还将与永昌集市运营方合作,举办“弄堂美食节”“商户技能大比拼”“社区微营造”“亲子跳蚤市场”“社区宠物秀”等活动,全年预计可开展400余场次,打造可持续运营的“商居利益共同体”。
社区里升腾的烟火气,正酝酿着更醇厚的市井新味。
蕴藏巧思的生境花园
在泰山人民坊走走,会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感受:人与自然十分亲近和谐。
北侧华阴路原本茂密的绿化带,被改造为普陀区首个生境花园,保留原生香樟,引入玉兰、鸡爪槭等乡土树种,吸引鸟类栖息。普陀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龚琴介绍,这里已被列为科普基地,联合附近学校开展自然教育课程。
生境花园的设计蕴藏巧思:通过腾退边角,新增6处共180平方米口袋花园,总体绿化面积提升20%;构建层次丰富的立体林带,年固碳量提升1.8吨;对35处绿地实施0.5-1.2米厚有机肥改良,显著增强土壤活力;定向修剪过密乔灌木,使沿街商铺自然采光提升40%。
生境花园。周楠 摄
夜间发光的蝴蝶标本箱。
这里更是鲜活的科普天地,绿荫下“昆虫客厅”陈列的标本箱,吸引孩子们探索;疗愈花园推行“共享植物”——居民可领养多肉,待萌发新芽再送回一部分;在今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里更揭牌成为上海市宜川中学及其附属学校的“自然生态校外实践基地”。
不仅如此,慢行步道、林下棋桌、儿童自然观察点等6处设施嵌入绿地,空间利用率提升35%。上海市花白玉兰,遍植于入口及“人人花园”,实现“春赏玉兰,秋赏红叶”;草木虫鸟旁的扫码铭牌,讲述着自然奥秘。
最让设计师没想到的,是生境花园改造的过程中的“无心插柳”——由于注重了植物的多样性,不知不觉吸引了很多鸟前来栖息。于是,又专门在树上设了不少鸟窝,在地上为小动物设了喝水盆。
区域内也大大提升了科技含量:46盏智能路灯按时段调节亮度,年节电1.3万度;26个高清摄像头覆盖公共区域,盗窃投诉下降54%;垃圾回收站配备称重积分系统,分类准确率达95%。
树上设了不少鸟窝。周楠 摄
需要关注的“后半篇文章”
眼下,在宜川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卢礼卿看来,泰山人民坊的前半篇文章即环境打造,已基本完成,后半篇文章即社区治理,也亟需提上日程。
在泰山人民坊党群服务中心,专门辟出一角“适老化改造”的展示空间,今后将由适老化改造设计师轮班,为居民介绍“适老化改造”项目,并逐步为有需求的家庭实施改造。
“适老化改造”展示空间。周楠 摄
泰山人民坊更新后,实现了泰山一村、二村、三村共用一个物业,正同步推进“物业+养老”试点,由物业为老年家庭提供相应的服务,目前正在细化相关的服务和标准。卢礼卿透露:“未来计划联动家庭医生和长护险资源,将这个深度老龄化社区升级为‘准养老院’模式。”
泰山宅居民区书记周文捷告诉记者,原先社区里的唱歌、乐器、绘画三支团队没地方活动,总是在外面打游击,现在自己与其他几位居民区书记计划着在泰山人民坊党群服务中心二楼制定排片表,让团队乐享活动。
泰二居民区书记马宁,已在考虑生境花园的长效管理问题。“小区原先就有一支‘绿生活’志愿队,今后可参与到花园的管理中来。”这与龚琴的想法不谋而合:“建设生境花园,也是为了更好地让居民参与生态的保护与治理。”
“以前居民打12345是投诉这里环境差。”泰一居民区书记张国荣说:“最近有一位居民打12345,竟然是专门表扬:‘泰山人民坊城市更新,为大家做了件大好事!’”
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期待,“如何让小区内部的居民生活品质得以提升”“夜市规划如何进一步避免油烟扰民”“新引进的网红店铺能否持续吸引客流”等,都将是泰山人民坊“后半篇文章”里亟须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生境花园里随处可见的植物介绍。周楠 摄
记者手记:老旧社区更新的“附近”与“远方”
人类学家项飚有个观点:今天城市生活的功能性过剩,生态性不足。依赖互联网、凡事讲效率,却忽略了身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有机连接。
若能重建我们身边的“最初500米”,从自己出发,亲近一草一木,开始和身边的人说话,弄清这些人、事、物怎样聚合的,就能建构在地合作共同体。
在泰山人民坊,记者感受到了这样“附近”的力量:是生境花园里,孩子们与花草昆虫的亲密接触;是永昌集市早餐铺里,上班族的几声互相问候;也是党群服务中心里,乘凉老人们的彼此会心微笑……
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了“诗与远方”的魅力:“当我们读懂一片叶的呼吸,便触摸到了地球最古老的心跳”“轮椅碾过砾石的轻响,成了唤醒大地的晨钟”……生境花园、适老花园里印着一行行诗歌;党群服务中心窗户、围墙等运用海棠砖、仿石砖等海派符号,通过“海派基因唤醒计划”体现上海独特美学。
融于社区的艺术审美,不仅是跳脱日常生活的疗愈力量,更是对于社区文化认同的赋能。
这正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中的创新思维——通过空间重构、政府社会联动与居民共治,将老旧社区的短板转化为治理亮点。其核心价值或许在于:更新不仅是硬件改造,更是社区关系的重塑。
这是泰山人民坊值得借鉴的经验。但对于任何一个老旧社区更新来说,最重要的仍是因地制宜,最终才能以“小项目”撬动“大治理”。
泰山人民坊里的“宜川美好生活指南”。周楠 摄
海报设计:徐佳敏
永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